Re: [問題] 為什麼中國文化衰退成這樣?
※ 引述《a000209898 (吾低端雜碎 但自有天佑)》之銘言:
: 而像中國這種沒殖民過日本的,也讓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,像是漢字儒家思想等等
: 而到了現代,世界上的人想到日本,就是動漫、武士、忍者、a片等
: 想到韓國就是,韓樂、韓劇、韓國電影等
: 為什麼到了近代,中國文化留給其他國家,就是共產、64、武肺呢
如果不限由中國企業帶起的中國文化元素風潮,即使單論影劇與ACG之類的傳媒文化,武
士、忍者在好萊塢作品中,跟中國武術功夫對歐美觀眾的印象強度相比,也還差得很遠
看首席代表影星就知道
前者有現象級的李小龍、成龍,次級的還有李連杰、甄子丹,以及二十多年前就以奧斯卡
最佳外語片「臥虎藏龍(中國古裝武俠形象)走紅的發哥、楊紫瓊、章子怡(其中楊紫瓊
後來也拿了奧斯卡影后),日韓完全沒有可以比擬的
其他非影視、ACG的領域,像是歷史文物形象的長城、兵馬俑、書法漢字,或者特色動物
形象的貓熊,以及虛構的神格化生物-龍與其相關神話故事,都是經營得不錯的中國印象
,
至於科研、商業文化就更五花八門了,應該不是「共產、肺炎、64」;正常的美國人基本
不會知道64是啥意思,但大部份會知道Shein、抖音、Temu
: 然後到了現代,連中國文化都要靠日本人,做遊戲跟動漫來發展
: 為什麼中國文化衰退那麼多呢
你的「現代」感覺是停留在二戰戰後~90年代中期年左右,而且定義的文化範疇也只鎖定
在ACG領域
中國元素相關的影視、文學、ACG輸出能力,在這段時代,除了靠香港與美國華裔帶起的
功夫風潮,其他純粹的中國內地組織或企業,在這段時間基本是一片空白,理由應該也不
難理解
但對比上述那段時代與2000~2010年代以後,中國的傳媒影視、ACG文化輸出能力在這段
時間軸,是往上漲,而不是衰退
如果把文化輸出實力定義成一種「非軍事或政治 商業脅迫,但能促使某國對另一國產生
崇拜而放棄本身立場、自動跟進另一國的建議的影響力量」,那麼你的文化輸出(不限於
影視傳媒)要強勢,就需要基本科研、新創、商務規模、基礎建設能力、移民或外交手段
來展現非軍事行動的軟實力
古代中國不靠軍事殖民日本,卻能在文字書籍、文學作品上強勢洗腦,不就是靠當代更強
大的生產技術、城建規劃或商務多元性嗎?
而且撇除傳統文化元素,近代從歐美電影中的中日韓形象去看,怎麼看都是中國比重一直
增強
譬如一樣是知名的美國系列電影IP,007跟Ethan Hunt,前者在60年代第一次啟用亞裔龐
德女郎,就是日本演員濱美枝(1967年作品雷霆谷,片中有日式澡堂、日式婚禮裝扮)
後者第一次啟動亞洲場景,則是設定在上海與近郊的西塘(05年作品不可能的任務三)
可以比對出每個年代美國民眾對亞洲城市形象幻想的代表,這些都需要一定的軟實力,才
能影響外國人想關注的焦點
還有像是09年災難科幻作品「2012」裡面就是設定高科技的方舟飛行器由中國生產;今天
如果日韓的航太科技更強,電影的設定就不會是中國製造,而是日韓製造
近年電影媽的多重宇宙、青春養成記、瘋狂亞洲富豪(華裔設定),基本上這些大概都可
以反應當代華人文化中的教育觀、經濟觀,給美國民眾帶來的衝擊,以及美國民眾更願意
去了解華裔或中國民眾的思維、處事方式的現象
本質也是因為美國民眾先認知到中國相對於亞洲其他國家的領先處,譬如看到中國在Natu
re Index這種需要學術實力的排名上大幅超越領先美國以外的歐亞國家
有這種非軍事的軟實力打底,才會吸引美國民眾去討論中國文化中的虎媽式教育觀(偏向
古代科舉環境下的「唯有讀書高」觀念)的利弊得失
虎媽教育是好是壞我個人不予置評,但顯然美國民眾已經有一定興趣去討論這方面的華人
觀點,才會有這麼多相關作品,包含其中一部在奧斯卡養出首位亞裔影后的巨作
如果今天是日本、韓國在歐美大學排名或自然指數這類排名狂電中國,或者美國Ivy Leag
ue、UC體系等大學名校裡面的頂級博士生是以日韓裔為主,那美國電影就不會關注華人的
教育觀了,而是會關注日韓的教育觀
從這種軟實力發展環境來看,你的討論範圍鎖定在古代中國 VS 清末到共產黨建政初期那
段中國的低潮期,直接跳過00年代後的崛起期,當然就會得出「中國文化衰退」的結論
比較客觀的說法應該是相對於科研、網路科技、某些民用科技(如電動車、無人機),甚
至真人影視作品的迅猛發展,中國的ACG領域進展較慢,而不是「衰退」
: -----
: Sent from JPTT on my Vivo V1930.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74.243.177.44 (美國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C_Chat/M.1695672766.A.B68.html
留言